![thumbnail image](https://user-images.strikinglycdn.com/res/hrscywv4p/image/upload/c_limit,fl_lossy,h_630,w_1200,f_auto,q_auto/52217/0B72F41F-BF00-48BF-994D-0B59E3CE7535.jpg)
照護食標準指引 | 照護食生態系統
什麼是照護食?
「照護食」是針對吞嚥或咀嚼困難人士設計的特定食物與飲品,通過調整形態、軟硬程度及黏稠度,使其能夠安全地進食,提升生活質量。照護食不僅關乎食品的營養價值,也重視色香味的保留,讓使用者能夠尊嚴地享受美食。
為何需要照護食?
香港已進入高齡化社會,預計至2037年,每3人中將有1位為65歲或以上長者。隨著人口老化,吞嚥困難(Dysphagia)人士的數量將顯著增加。研究顯示,約六成居於院舍的長者存在吞嚥困難。然而,目前市場缺乏統一的照護食標準,令使用者、照顧者及食品供應商面臨挑戰。
照護食標準指引
香港社會服務聯會(社聯)聯合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,參考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(IDDSI),制定了一套本地化、統一、清晰的照護食標準,適用於:
• 個人用家(長者、吞嚥困難患者、家庭照顧者)
• 醫護機構(院舍、醫院)
• 食品生產商(預製食品、餐飲業)
標準級別對照表
本標準根據吞嚥與咀嚼能力,將食物與飲品劃分為不同級別:
等級 食品狀態 適用人士
7級 正常食物(可咀嚼) 一般人士
6級 軟質食物 咀嚼能力下降者
5級 細碎及濕軟食物 缺牙、假牙不合適者
4級 糊狀食物(無固體塊) 無法咀嚼者
3級 高濃稠流動食 嚴重吞嚥困難者
2級 低濃稠流動食 需要輕度增稠者
1級 極微濃稠流動食 基本流質飲品
0級 稀薄流質 正常流動液體
照護食測試與應用
個人用家測試方法
簡單方法測試食物是否適合吞嚥困難人士:
• 餐叉壓力測試:用餐叉壓碎食物,測試其軟硬度。
• 湯匙滴落測試:測試糊狀食物是否能保持形狀。
• 針筒流動測試:測試飲品的黏稠程度。
食品生產商測試方法
食品生產商應使用標準化測試儀器,如:
• 質構儀(Texture Analyzer):測量食物硬度與凝聚力。
• 黏度計(Viscometer):測量液體的流動性。
照護食標籤
為了方便使用者選擇合適的照護食品,本標準設計了一套簡單易懂的標籤系統,標籤包含:
✅ 食品/飲品的等級
✅ 適用人士的生理狀況描述
✅ 流動速度、黏稠度等資訊
常見迷思與小貼士
迷思1:年紀大一定有吞嚥困難?
❌ 錯誤:吞嚥能力隨年齡變化,但不代表所有長者都會遇到吞嚥問題。
迷思2:照護食可治療吞嚥困難?
❌ 錯誤:照護食有助於吞嚥安全,但不能替代醫療治療,仍需配合言語治療。
迷思3:食物愈濃愈安全?
❌ 錯誤:過度增稠可能會增加嗆咳風險,影響食慾,甚至導致脫水問題。
貼士:學習急救
照顧者可學習哽塞急救(哈姆立克法)及心肺復甦法(CPR),確保突發情況下能及時應對。
如何參與照護食生態系統?
香港社會服務聯會(社聯)自2017年起推動「照護食生態系統」,結合政府、醫護專才、食品供應商、院舍、社區服務機構等,共同發展本地照護食標準,改善吞嚥困難人士的飲食選擇。
🚀 加入我們!
• 個人用家:學習照護食製作技巧
• 院舍/醫院:採用標準照護食,提升護理品質
• 餐飲/食品業:開發合規產品,拓展市場
© One Step L.L.C. All rights reserved.